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乐府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特点是词乐合一,诗文并茂,具有强烈的音乐性,是配合音乐演唱的诗歌。
乐府诗的最大特征是"诗配乐",即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演唱或演奏。乐府诗一般由诗歌和音乐两部分组成,诗歌部分被称为"诗词",音乐部分被称为"曲调"。诗词通常是根据曲调的节奏和韵律创作的,曲调则根据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编配。乐府诗的诗词部分常常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或讽刺性,而曲调部分则具有优美动听、节奏鲜明等特点。
乐府诗的另一个特征是"题材广泛",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题。乐府诗的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家庭、友谊、战争、劳动、游览、山水、风俗、历史等。乐府诗的创作手法也多种多样,既有叙述、抒情,也有说理、讽刺,还有比兴、赋比等。
乐府诗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乐府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唐代乐府诗的题材更加广泛,內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优美,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