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京城已经陷落但山河依旧还在,城中的春色依旧美好,草木生长的葱葱茏茏。
战事频繁不断,城外一片破败不堪,百姓流离失所,一片悲凉的景象。
注释:
1. 国破: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攻陷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
2. 山河:指中国的大好河山。
3. 城春:指长安城。
4. 草木深:指长安城内草木丛生,一片荒凉景象。
5. 感时花溅泪:意思是看到时局的动乱,即使是花也会为之动容,落下泪来。
6. 恨别鸟惊心:意思是怨恨与亲人、朋友的离别,鸟儿听到后都会为之心惊动。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在长安所作。当时,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杜甫也随驾入蜀。途中,杜甫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破败的悲愤之情和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了当时长安的悲惨景象。城池被攻破,山河依旧还在,但是城内却已经是一片荒凉景象,草木丛生。这两句诗,既是对国家破败的悲叹,也是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诗的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杜甫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和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看到时局的动乱,即使是花也会为之动容,落下泪来。怨恨与亲人、朋友的离别,鸟儿听到后都会为之心惊动。这两句诗,既是对国家破败的悲愤之情,也是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感情真挚深厚,充分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破败的悲愤之情和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