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杜甫《春望》
《春望》是杜甫757年春末在成都写的一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全诗共四联,开头两句是写眼前所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指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山河在,指唐朝收复了两京。城春,指春天来到了成都。草木深,指成都城中杂草丛生,萧条荒凉。
第三、四句是写因眼前的景象而产生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指对时局的感慨。花溅泪,指杜甫看到春花而感伤。恨别,指对远方的亲友的思念。鸟惊心,指杜甫听到鸟鸣而感到惊悸。
第五、六句是写对国事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指战乱。连三月,指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指从家里寄来的信。抵万金,指家书非常珍贵。
第七、八句是写自己的衰老和对未来的迷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指杜甫已经老了。搔,指用手抓挠。更短,指头发更短了。簪,指用玉、骨、木等制成的插在头发上固定发髻的饰物。浑欲不胜簪,指头发已经稀少得快要插不进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