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望》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登高远眺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怀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登高所见的景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看到的景象是:曾经繁华热闹的城市现在已经破败不堪,野草丛生,一片萧条的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感到非常悲伤和愤怒。他为国家和人民的遭遇而流泪,也为与亲友的离别而感到心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中写道,烽火已经连续三个月了,而家书却像万金一样珍贵。这里,诗人用“烽火连三月”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用“家书抵万金”来表达他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
诗的最后两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白发苍苍,忧国忧民,已经到了白头搔更短的地步。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快要支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