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破败了,山河依然存在;都城长安春天深了,草木茂盛。
触景伤怀,看到花朵凋零,不禁泪水涟涟;听到鸟儿悲鸣,心中充满忧恨。
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从家里寄来的书信价值万金。
白发因忧愁而日益增多,多得几乎插不进发簪。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开篇两句写战后长安的景象,诗人只用了寥寥数笔,就把国破后长安的荒凉凄惨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象引发出无限感慨。花儿凋零,鸟儿悲鸣,都成了触动诗人伤感的媒介。诗人借景抒情,把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对大自然的描写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烽火连天的景象。“烽火连三月”,写出了战事的旷日持久,烽火三月不绝,战火连天,人民流离失所,家园被毁。
这首诗语言凝练,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忧国忧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