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杜甫的春望诗的意思翻译?

首页

杜甫的春望诗的意思翻译?

杜甫的《春望》创作背景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11月22日),字子美,自号杜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后世称为“诗圣”。

《春望》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7年(唐玄宗天宝六载),诗人在这一年因安史之乱,离开了长安,逃难到了成都。这首诗就是他在成都时所作。

杜甫的《春望》诗歌鉴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对春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和对骨肉分离的痛苦思念之情。

第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的是战乱后的景象。国家破败了,山河还在,但城池里却已经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草木丛生。营造了一种凄凉荒凉的氛围。

第二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的是诗人的心情。看到春天的景象,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因为战乱,诗人与家人分离,这种离别之痛让诗人感到心惊肉跳。

第三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的是战乱的残酷。烽火连续三个月不断,家书万金难求。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战乱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