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轼在游览庐山时,写下的一首诗。庐山山势险峻,峰峦叠嶂,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庐山呈现出不同的景色。苏轼在山中漫步,忽而看到一座山峰横亘在眼前,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云雾之中;忽而看到一座山峰侧立在眼前,就像一座宝塔耸立在云端;忽而看到一座山峰高耸入云,就像一座擎天柱支撑着天空;忽而看到一座山峰低矮伏地,就像一头卧虎蛰伏在山林之中。苏轼被庐山的景色深深吸引,流连忘返。但他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庐山的了解只是皮毛,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中,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
这首诗借庐山之景,抒发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悟。他认为,看待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一个角度,要跳出局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才能真正认识问题的本质。就像我们看待自己的人生,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得失,要跳出局限,从生命的长河中去看待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首诗也告诉我们,要想真正认识一个事物,就必须深入其中,亲身经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事物的真谛。就像我们想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就必须和他朝夕相处,和他一起经历风雨,才能真正了解他的人品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