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全诗如下: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西岳华山高耸入云,雄伟壮观,周围的山峰环绕着它,就像它的儿孙一样。
我真想得到仙人手中的九节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到玉女洗头盆去看看。
1. 崚嶒(lěng cǎi):高峻的样子。
2. 竦处尊:高耸入云,雄伟壮观。
3. 罗立:排列着。
4. 仙人九节杖:传说中仙人拄的拐杖,有九节。
5. 玉女洗头盆:华山山顶的一个泉水潭,传说玉女曾在此洗头。
《望岳》这首诗,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敬仰之情。诗的前两句,写华山的高大雄伟,诗人站在山下仰望华山,只见华山高耸入云,周围的山峰环绕着它,就像它的儿孙一样。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华山的向往之情,诗人真想得到仙人手中的九节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到玉女洗头盆去看看。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充分表现了华山的雄伟壮观和诗人对华山的敬仰之情。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从华州奉命前往洛阳时所作。当时,杜甫经过华阴,亲眼目睹了华山的雄伟壮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是五岳之一,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天下。华山有七十二峰,最高峰为玉泉峰,海拔2154.9米。华山风景秀丽,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