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这首小诗以非常朴实普通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畔一派迷人的景色,融情于景抒写了诗人触景生情的悠悠情思。
八月是洞庭湖水位最高,水天一色的季节。“涵虚混太清”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与天空连为一体的壮观景象。诗人一到洞庭湖畔,就对湖水周遭的景象作了极其概括的描绘。
一联中两个“撼”字,颇有特色。它不是用来描写诗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写云梦泽和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浪的撼动,客观地描绘出湖波浩瀚无际,令人惊心动魄的景象。
这是诗的中间两句。诗人想渡过洞庭湖,去看看湖中心的神秘景象,但却找不到舟楫,只好站在岸边观赏洞庭湖的景色。诗人没有流露出因此而产生的沮丧情绪,却进一步抒发了对明君的仰慕之情。这两句诗可谓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坐在岸边望着一位垂钓者,诗人突然生出“羡鱼情”。过去,诗人都是怀着对渔民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之情,来歌咏渔歌的。而诗人却生出“羡鱼情”,这显然是别有用意的。“羡鱼”实际上是羡慕李白适意闲适的生活。诗人因为没有舟楫渡湖,不能亲身领略洞庭湖的秀丽景色,由此而生出羡慕渔民和羡慕李白之情,这是很自然的。诗人这种“羡鱼情”实质上是对明君的不满。诗人的想法是否有点怪异呢?“羡鱼情”实际上是诗人对明君不求贤才的委婉批评。虽然诗人一再表示对君王的忠心,但明君始终不加重用。诗人心里就有了一种怨恨,并且把这种怨恨转移到湖中钓客身上。诗人这种“羡鱼情”,实际是诗人对明君的委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