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年)游览扬州瘦西湖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西林寺的环境和美景,抒发了诗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用白描的笔触,描绘了西林寺周围的山峰,无论是横看还是侧看,近看还是远看,山峰都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真面目”是一个比喻,借喻事物全面的、本质的、真实的方面;“身在此山中”比喻身处事物之中,受某方面因素的局限理解不了事物的全面。第二句的意思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所以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
“若要见得真面目,须向高处望。”
想要看到庐山的全貌,就必须登上更高的山峰,跳出局限,用更开阔的视野去观察。
“几度思归还入梦,何时忘却营营。”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之情。思归,是惦念家乡,希望早日回去。还入梦,是思乡之情太深,以至于托梦于家乡的人或物。营营,是快快活活的样子。忘却 camp camp,是说自己已经忘却了功名利禄,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游山玩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