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侧面看,庐山像山岭一样横卧在天边,从正面看,庐山却像山峰一样高耸入云。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我之所以不认识庐山的本来面目,正是因为我一直身处庐山之中,被庐山的景象所包围,而无法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认识它。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描绘了庐山的外形,从侧面看,庐山像一条横卧在天边的山岭,从正面看,庐山却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诗人用“横”和“侧”两个字,形象地表现了庐山不同的外形。
颔联描写了庐山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变化,庐山有时显得高大雄伟,有时却显得矮小柔和。诗人用“远”、“近”、“高”、“低”四个字,表现了庐山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形态。
颈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庐山比作人生的境界。诗人说,之所以不认识庐山的本来面目,正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被庐山的景象所包围,而无法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认识它。这就像一个人身处人生的困境之中,往往会迷失方向,看不清自己的前途。
尾联点明了诗的主题,诗人说,只有跳出庐山,才能真正认识庐山。这就像一个人只有跳出人生的困境,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精炼,既描写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