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侧面看它像山岭,从正面看它像高峰,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都各不相同。
不知道庐山真正的面貌,只是因为身处此山中。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1085年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庐山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 对比的手法。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距离来描绘庐山的形态,突出了庐山雄伟壮观、变幻万千的景象。
2. 议论的手法。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运用了议论的手法,以庐山作比,阐明了人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只有跳出事物的局限才能真正认识事物。
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如下:
1. 赞美了庐山的美景。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变幻万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2. 阐明了人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阐明了人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只有跳出事物的局限才能真正认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