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是苏轼于1084年春天,游览杭州西湖名刹灵隐寺时,留下的题壁诗,全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在这两句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庐山比喻成一个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美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呈现出不同的风姿。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形容庐山的山峰连绵起伏,从正面看像是一座山岭,从侧面看则像是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形容庐山的山峰高低错落,远近不同,从远处看,有的山峰高耸入云,有的山峰则低矮平缓;从近处看,有的山峰陡峭险峻,有的山峰则平缓柔和。
这两句诗,是苏轼对人生境界的深刻领悟。他认为,人们往往对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反而看不清其本质和真相,这是因为人们身处其中,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无法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偏见,从而难以洞悉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苏轼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诫人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偏见,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