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横向看庐山,就如同重叠交错的连绵诸峰;从侧面观庐山,又呈现出延绵不断的峰峦起伏;远观庐山,像鳞次栉比的山岭,高低错落;近看庐山,就难以一眼望尽其全部面貌。
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全貌,才能透彻地理解其本质。同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须走出个人的局限,观察事物,才能全面深入。否则就会由于囿于一隅,认识不到事物的全貌,难以理解其真谛,就会因小失大。
这首诗意境旷达,思想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诗的前两句写庐山的不同观看角度,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景色各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这不仅写出了庐山的雄伟壮丽,也写出了观赏者在不同位置的不同感受。
诗的后两句从庐山写到人生,发人深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以庐山作比,说自己身处庐山之中,反而看不清庐山的全貌,这正是由于自己身在庐山之中,被眼前的景物所局限。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要认识事物,必须跳出事物的圈子,从更高的角度来观察,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
这首诗借庐山之景,抒发了一种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庐山的不同观看角度,让人们认识到:要认识事物,就必须跳出自己的圈子,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避免因小失大,才能对事物形成更加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