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诗》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四首诗,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人的生活。这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生动,充分展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诗写于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正是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时候。这首诗描写了早春二三月间的景色:
孟春之月,时和气清。百卉具荣,万木争荣。
草木萌动,百花齐放,一派生机盎然。
微风吹拂,芳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农人们开始耕种,播下新的希望。
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夏》诗写于东晋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此时陶渊明已经辞官归隐多年。这首诗描写了盛夏六七月间的景色: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良田,瓜瓞生累累。
六七月间,天气炎热,烈日当空。
瓜果飘香,果实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
农人们辛勤劳作,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这首诗通过对盛夏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
《秋》诗写于东晋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此时陶渊明已经隐居多年,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这首诗描写了深秋九十月间的景色: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深秋时节,秋风萧瑟,白云飘飞。
草木枯黄,雁群南飞,一片萧条的景象。
诗人登高远眺,目之所及,尽是衰败的景象,内心不禁发出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冬》诗写于东晋太元二十二年(公元397年),此时陶渊明已经隐居多年,过着恬静安宁的生活。这首诗描写了严冬十二月的景色:
大雪纷飞,天地一色。山川静寂,仿佛睡着了。
农人们围炉取暖,闲话家常。
诗人漫步雪中,欣赏着冬日的美景,心中充满着宁静和安详。
这首诗通过对严冬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冬天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