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四时诗是陶渊明最著名的田园诗之一,创作于东晋义熙二年(406年)。这首诗共四首,分别咏春、夏、秋、冬四时之景,描绘了陶渊明在田园生活的闲适和恬淡。
四时诗的春景篇以“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起笔,描写了仲春时节细雨蒙蒙,春雷始鸣的景象。接下来,诗人用“万壑树参天,千山响翠禽”来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四时诗的夏景篇以“绿荫翳夏簟,清风卷暑衣”起笔,描写了夏天在绿荫下乘凉,清风徐徐吹拂的景象。接下来,诗人用“千林响蝉噪,百卉蒸暑烟”来形容夏天的炎热和蝉鸣。
四时诗的秋景篇以“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起笔,描写了秋天菊花盛开,诗人采菊的景象。接下来,诗人用“丛菊两开台,烂漫当庭晖”来形容菊花的美丽和灿烂。
四时诗的冬景篇以“严霜结庭兰,千里澄冰合”起笔,描写了冬天严霜凝结,千里冰封的景象。接下来,诗人用“雾淞沆砀天,云阴连水色”来形容冬天的寒冷和萧瑟。
陶渊明四时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深远,充分体现了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情趣。诗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陶渊明四时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都深受陶渊明四时诗的影响,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多有咏四时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