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中的河豚,是指河鲀鱼,又称河豚、气鼓鱼、气泡鱼,属鲀形目、鲀科,俗称河豚、气鼓鱼、气泡鱼,约有100余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分布在淡水或半咸水中。由于河豚鱼种类繁多,故不能一一描述,现仅就最常见的大河豚作一介绍。
大河豚,体长一般约15-30厘米,最大者可达90厘米。身体呈纺锤形,前部圆钝,后部渐细。头部较大,口小而圆,吻部凸出,眼大且圆,位于头的背侧。体表布满细小的毒刺,颜色随环境而变化,一般呈棕褐色或灰褐色,腹部较浅。背鳍和臀鳍均位于身体的后部,尾鳍呈叉状。
河豚的活动范围很广,从淡水到咸水均可生存,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0-20℃。性情凶猛,常以鱼类、虾蟹等为食。通常情况下,河豚的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被人们视为美味佳肴。然而,河豚鱼的内脏(包括肝、肾、卵巢和精巢)含有剧毒,一旦食用,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所以,河豚鱼在食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去除内脏和毒刺,以免发生中毒事件。因此,苏轼诗中的河豚,是指河鲀鱼,由于其肉质鲜美,但有剧毒,因此被人们称为“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