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是清朝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当时于谦正在镇守大同,抵抗瓦剌的入侵。诗中,于谦以石灰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侵犯大同。于谦奉命出征,率领明军在阳和击败瓦剌军,保卫了大同。当时,于谦正在大同镇守防线,抵抗瓦剌的入侵。瓦剌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多次侵犯明朝边境。于谦率领明军在阳和击败瓦剌军,保卫了大同。
这首诗通过对石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诗歌全文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逐句解析:
1. 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描写石灰的开采过程,用「千锤万凿」形容石灰开采的艰难,突出石灰的坚硬和不易开采。
2. 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在烈火的焚烧下,依然保持着坚硬和洁白,用「若等闲」形容石灰对烈火的无畏,突出石灰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石灰在烈火的焚烧下,经过千锤万凿,粉身碎骨,但依然保持着坚硬和洁白,用「浑不怕」形容石灰对死亡的无畏,突出石灰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4. 第四句「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在烈火的焚烧下,粉身碎骨,但依然保持着坚硬和洁白,用「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作者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于谦在诗中,以石灰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石灰吟这首诗,流传至今,成为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