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景色的诗。诗中描写了清明节时人们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时节,细雨纷纷飘落,行走在路上的人们都被这绵绵春雨所烦扰,好像就要失去魂魄一般。我向一位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他遥指远处的杏花村。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清明节时节的典型天气——雨纷纷。雨是清明节的标志性天气,它不仅带来了春天的生机,也带来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诗人用“纷纷”二字形容雨势,既形象又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明节的雨中,感受到那份湿漉漉的寒意和淡淡的哀愁。
诗的中间两句写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的场景。诗人通过询问酒家所在,巧妙地将扫墓和踏青这两个活动联系起来,既表现了人们对清明节的重视,也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诗人用“遥指”二字描写牧童指路的情景,既生动又形象,让人仿佛看到了牧童那清脆响亮的声音和天真无邪的笑容。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欲断魂”三个字形容人们的思念之情,既形象又生动,让人仿佛感受到了人们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诗人用“杏花村”三个字作为诗的结尾,既点明了酒家所在,也为诗增添了春天的气息,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村里那美丽的杏花和幽香扑鼻的杏花酒。
这首诗语言简单质朴,感情真挚细腻,意境清新淡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