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以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周南·关雎》。
翘首以待,最早是指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翘首是抬头仰望的意思。女子日盼夜盼,常常抬头仰望心上人会出现的远方,等待他的归来。后来,翘首以待也用来形容盼望或等待一个人或事物的到来,表达一种迫切的期望。
翘首以待出自《诗经·周南·关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民歌和雅乐舞曲,大多为四言诗,也有部分为二言或杂言,共305篇。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也是全诗的主旨。诗的前三章描写了女子对心上人的仰慕和思念,后三章表达了女子与心上人相依相守的幸福。
诗中,女子以“翘首以待”来形容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描绘出女子思念恋人的急切心情。
《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翘首以待,盼君早归。
2. 他翘首以待,等待着梦想实现的那一刻。
3. 全村人翘首以待,盼望着丰收的到来。
4. 观众们翘首以待,等待着精彩节目的开始。
5. 我翘首以待,等待着你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