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翘首以待是一种表达期待、渴望或焦急心情的常用诗词用语。翘首,指的就是昂起头并向前看,比喻期盼、等待。以待,则指为了等待某人的到来而保持警惕。当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地比喻,以表达出强烈的期待和焦急之感。
从古至今,翘首以待都被运用在各种诗词歌赋当中,来抒发作者对亲人、朋友、爱人或梦想的期盼和渴望。以下是一些知名的包含“翘首以待”这个诗词用语的诗歌:
1. 李白的《春望》中写到:“我家杨柳夹堤生,柳条低亚映波平。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遍黄金滩。枝头红枣压枝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首诗中,诗人李白在春天里翘首远望,思念起远方的家人和朋友,渴望能与他们团聚。
2. 杜牧的《山行》中写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远远林下不相见,闻声响知秋。”这首诗中,诗人杜牧在深秋时节的森林中抬头仰望,被枫叶的红艳所吸引,心中充满了对秋天的赞美和感慨。
3. 王昌龄的《出塞》中写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中,诗人王昌龄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思念和期盼,希望他们能早日凯旋归来。
这些诗歌中的“翘首以待”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期待、渴望或焦急之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友情、爱情和梦想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