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公元208年写下《七步诗》,以表达刘备徘徊于荆州与益州之间的处境以及自己的担忧和动摇。
在刘备入川的过程里,诸葛亮一直劝说刘备继续留在荆州,但刘备不听。有一天,刘备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荆州,诸葛亮坚持要留在荆州,但刘备不准。诸葛亮非常气愤,他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七步诗》,表达了他的悲愤之情。
七步诗的原文如下: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诗中的“猛士”是指刘备,“四方”是指荆州,“力拔山”、“气盖世”是指刘备的才能和威望,“骓不逝”是指刘备无法留在荆州,“可奈何”是指诸葛亮对刘备离开荆州的无奈之情。
诸葛亮诗词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刘备的失望和忧虑,他认为刘备离开荆州,就失去了取得天下的根据地,最终只能失败。
诸葛亮的七言绝句《七步诗》语言浅显易懂,但情感却非常强烈。这首诗被视为诸葛亮一生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也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