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能忘。
风景不殊昔,人事已沧桑。
孤灯寒照壁,衰草闭荆扉。
不见卿卿面,空有月胧明。
注释:
1. 高楼:指诗人所住的阁楼。
2. 当此夜:在这样的夜晚。
3. 叹息未能忘:指的是今夜依然还在叹息,无法忘记过去的事情。
4. 风景不殊昔:风景依旧如昔,没有改变。
5. 人事已沧桑:人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6. 孤灯寒照壁:孤灯照在墙上,显得昏暗寒冷。
7. 衰草闭荆扉:衰草将荆棘编织的大门遮掩起来。
8. 不见卿卿面:见不到卿卿的面。
9. 空有月胧明:只有朦胧的月光照耀着大地。
译文:
在这样的夜晚,身处高阁,禁不住发出叹息,无法忘记过去的事情。
风景依然如旧,没有改变,但人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孤灯昏暗地照在墙上,衰草将荆棘编织的大门遮掩起来。
见不到卿卿的面容,只有朦胧的月光照耀着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诗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高楼、风景、孤灯、衰草等意象,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
诗的开头,诗人便以“高楼当此夜,叹息未能忘”一句点明了诗的主题。高楼,是诗人独处的地方,也是他回忆过去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夜晚,诗人不禁发出叹息,无法忘记过去的事情。
接着,诗人用“风景不殊昔,人事已沧桑”两句写出了历史变迁的沧桑。风景依旧如旧,没有改变,但人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诗人用了“人事”这个词,既指历史上的事件,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变化,让诗人不胜感慨。
在诗的第三、四两句中,诗人描绘了高楼的具体景象。“孤灯寒照壁,衰草闭荆扉”这两句诗,将高楼的荒凉和萧条描绘得淋漓尽致。孤灯昏暗地照在墙上,衰草将荆棘编织的大门遮掩起来。这些意象,不仅写出了高楼的破败,也写出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最后,诗人用“不见卿卿面,空有月胧明”两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卿卿,是指诗人思念的人。不见卿卿的面容,只有朦胧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卿卿的思念,也写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伤。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咏史诗。诗中,诗人通过对高楼、风景、孤灯、衰草等意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