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境生象外画中诗什么意思?

首页

境生象外画中诗什么意思?

境生象外画中诗的含义

境生象外画中诗,出自苏东坡《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老而弥壮,横而愈细。细故异于粗纰,壮故异于幼衰。若夫万物之生于化,终始于化,各有消息,皆可状也。庄生所谓‘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蹄之说虽辩,未若忘荃忘蹄之遗响之为妙也。”

苏轼认为,画中要有诗意,诗中有画境。好的绘画不仅要形似,更要能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发观赏者的共鸣。好的诗歌不仅要语言优美,更要能够描绘出鲜明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苏轼的这一观点,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画同源”说。在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被视为姊妹艺术,二者都可以用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诗词歌赋中融入绘画元素,在绘画中融入诗词歌赋元素。

苏轼的“境生象外画中诗”这一观点,对后世的诗歌和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元代,画家倪瓒就提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论,认为诗画应该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在清代,画家石涛也提出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观点,认为诗画应该互相融合,互相辉映。

苏轼的“境生象外画中诗”这一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同源说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和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诗歌和绘画提供了新的视角。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