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是指从左往右读,或者从右往左读,都可以读通的诗歌。回文诗是中国古代汉族特有的诗歌种类,在世界诗坛上独树一帜,享有“中华一绝”之誉。
回文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甫都有过回文诗的创作。唐末五代时期,回文诗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出现了许多著名回文诗人。宋元以后回文诗的发展开始衰落。直至清代出现了一位回文诗创作的集大成者,他就是袁枚。袁枚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回文诗,其中《平仄双行回文诗》最为著名。
回文诗的创作非常困难。因为回文诗的写作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回文诗的字数必须是奇数。为了保持诗句的平仄相对平衡,通常回文诗的字数会直接取单数。有的回文诗允许有几个字的间断,断开处读来依然连贯;也有的回文诗要求每个字都连接环绕,比如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与下一行的第一个字连续不断,直读下来应该是环环紧扣,反读过来也应该是环环紧扣,这种难度就更大。另外,回文诗的每一句都必须是回文句。
回文诗的创作要求形成回文效果,阅读时不管正读还是倒读,都是由回文诗本来面貌。因为回文诗突破了诗词的传统写法,而且极难创作,很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底。所以回文诗在中文诗坛上成为很有趣的一个分支,学习欣赏还可提高个人的诗词写作水平和对汉字语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