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诗中,李白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诗中有句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中,李白将自己比喻成千里马,渴望能够一展宏图,但现实却让他郁郁不得志。于是,他借酒浇愁,以诗言志,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愤懑。
李白以外,唐代还有杜甫、李贺、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马诗佳作。其中,杜甫的《前出塞》、李贺的《马诗》、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七》、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都是传诵千古的马诗名篇。
石灰吟是指赞颂石灰的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并不多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甫的《石灰吟》。诗中,杜甫借石灰的刚烈和顽强,抒发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志向。诗中有句云:“借问梅花何所似,年前身自是梅花。片片花飞疑雪落,八方风雨不相干。自经冶炼锻炼过,始得如今真面目。骨转轻盈皎洁劲,谁知辛苦历磨难?吏呼一四皆称快,夫婿荷担肩摩肩。借问此石何为者,却因最高层楼上。能将脂粉洗干净,更比精金坚且明。出没风尘颜色改,乞得于人终久全。一经锻炼得本性,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诗中,杜甫将石灰比喻成自己,歌颂了石灰刚烈、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诗人以石灰自况,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志向,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石灰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并不多见,但杜甫的这首《石灰吟》却是一首广为传诵的佳作,它以石灰为喻,抒发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志向,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竹石是指赞颂竹子和石头的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先秦到清末,历代诗人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竹石诗佳作。这些诗歌或赞美竹子的清高、坚贞,或歌颂石头的刚毅、顽强,或抒发诗人对竹石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或借竹石抒怀,反映社会现实。
竹石诗中,最著名的当属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中,苏轼借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有句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中,苏轼将竹石作为一种人生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诗人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赞美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苏轼以外,唐代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贺等著名诗人,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竹石诗佳作。其中,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秋兴八首》、白居易的《琵琶行》、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六》、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等,都是传诵千古的竹石诗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