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又称除夕夜、除夕日,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腊日风俗,腊日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在大约春秋时期,腊日和除夕逐渐融合,形成除夕的习俗。
除夕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有:
贴春联:春联是一种吉祥的年画,通常贴在门窗上,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全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守岁:守岁是除夕夜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家人围坐在炉火旁,聊天叙旧,直到深夜,以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燃爆竹:燃爆竹也是除夕夜的传统习俗,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除邪祟,带来好运。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除夕夜常见的表演,象征着驱邪除灾,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除夕也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主题,许多诗人在除夕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有: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孟浩然的《除夜作》:“风雪送寒夜,归灯伴酒关。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李商隐的《除夜》:“客心何事守除夕,又是团圆时候到。自古乡心皆似此,况经寒食未归来。”
苏轼的《除夜守岁》:“火炉照天地,红锦映瑶席。欢呼处处闹,烟火家家碧。”
辛弃疾的《除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