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754年秋游历山东泰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共四句二十字。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注释
岱宗:泰山别称,为五岳之首。
夫如何:形容泰山的气势雄伟壮丽,令人惊叹。
齐鲁:指山东一带,位于泰山以北。
青未了:意思是青翠的群山连绵不断,看不到尽头。比喻事物众多,无法一一叙述清楚。
造化:指天地或自然。
钟神秀:集中了神灵秀气,形容泰山风景优美,景色壮丽。
阴阳:指日月交替,昼夜更替。
割昏晓:分割了昏暗与黎明,形容泰山的雄伟高大,遮蔽了日月星辰。
译文
泰山啊,你是何等壮丽雄伟!齐鲁大地青翠的山岭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
天地造化集中了所有的神灵秀气,日月交替昼夜更替,分割了昏暗与黎明。
赏析
《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作。这首诗以泰山为题,通过对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和自然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用两个设问句,表达了对泰山雄伟壮丽的惊叹。泰山是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圣而崇高。诗人用“岱宗”二字,揭示了泰山的尊贵地位。“齐鲁青未了”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泰山周围青翠的山岭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的情景。这句诗既是写泰山周围的景色,也是对泰山雄伟壮丽的衬托。
诗的第三、四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诗人用“造化钟神秀”四字,高度赞美了泰山自然风光的优美和壮丽。泰山是天地交合的地方,天地造化在这里集中了所有的神灵秀气。日月交替昼夜更替,分割了昏暗与黎明。诗人用“阴阳割昏晓”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雄伟高大的形象,遮蔽了日月星辰。
《望岳》这首诗语言雄浑有力,意境开阔壮丽,将泰山的雄伟壮丽和自然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首诗也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一座高峰,被誉为“诗圣”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