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被后世称为“诗圣”,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望岳诗创作于公元754年。当时,杜甫正漫游齐鲁大地,途经泰山。面对巍峨的泰山,杜甫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望岳
东岳泰山,
气吞万里如虎。
势拔五岳冲天,
黄河如丝天际来。
白云出岫本无心,
景入云中乱成雪。
坐看沧海日生红,
紫气东来满关中。
1. 气吞万里如虎
这一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泰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犹如一头猛虎,威风凛凛。
2. 势拔五岳冲天
这一句诗赞美了泰山的巍峨高大。泰山是五岳之首,高耸入云,直插云霄,气势磅礴。
3. 黄河如丝天际来
这一句诗描写了黄河从天际流来,壮观无比。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源远流长,气势磅礴。
4. 白云出岫本无心,景入云中乱成雪
这两句诗描写了白云从山谷中飘出,在云雾中翻滚,犹如飞雪一般。
5. 坐看沧海日生红,紫气东来满关中
这两句诗描写了杜甫在泰山之巅,观看日出和紫气的壮丽景象。日出东方,红光四射,紫气东来,满布关中。
1. 语言朴实无华,但气势磅礴。
杜甫的望岳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
2. 意境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杜甫的望岳诗意境开阔,令人心旷神怡。诗人站在泰山之巅,放眼望去,山河壮丽,尽收眼底。
3. 感情真挚,感人肺腑。
杜甫的望岳诗感情真挚,感人肺腑。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