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杜甫的望岳诗是什么意思?

首页

杜甫的望岳诗是什么意思?

《望岳》诗意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当时杜甫由同谷赴华州,途经华阴。诗中描绘了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诗意解析

首联“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点题“望岳”,勾勒出了华山高耸入云、众峰簇拥的壮观景象。“崚嶒竦处尊”形容华山高大雄伟,气势雄浑;“诸峰罗立似儿孙”将华山周围的山峰比作儿孙,既形象又亲切。既突出华山的雄伟,又表现了华山周围山峰的环绕、拱卫之势。

颔联“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抒发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想象自己拄着仙人九节杖,登上华山之巅,到达玉女洗头盆,领略仙境美景。这是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想,也是他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颈联“且借茶烟幂远树,更待澄江净秋空”写出了诗人面对华山的美景,想要一览无余的迫切心情。诗人借着云雾缭绕,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秋空澄澈,江水清澈见底。诗人希望云雾散去,秋空澄净,以便他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华山的全貌。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也表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

尾联“造物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美华山的壮丽景色。诗人认为,华山是造物主钟秀之所,阴阳交割之处,所以才有了如此壮丽的景色。“钟”字既有“聚集”之意,也有“钟灵毓秀”之意;“神秀”二字形容华山景色秀美壮观,令人赞叹。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华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中既有对华山外在形象的刻画,也有对华山内在精神的把握;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诗歌语言凝练生动,形象鲜明,气象壮阔,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