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作于公元757年初春,杜甫由秦州赴奉天(今陕西乾县)途中,经过同谷县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离颠沛,身处困境,内心的愤慨和悲愁无以言表。这首诗正是他忧国忧民、怀乡思亲之情的一次深刻抒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伤怀,见花落而悲。恨别离别,闻鸟鸣而添愁。花溅泪:看到花儿凋落,诗人感伤时事,不禁流下泪来。鸟惊心:听到鸟儿惊叫,诗人想起自己与亲人的离别,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边境烽火狼烟,战争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形容战事激烈和局势危急。家书抵万金:亲人从遥远的家乡寄来的书信,价值万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诗人由于忧国忧民,愁丝满怀,白发日益增多,每次搔首,白发落得满地,越发显得衰老憔悴。浑欲不胜簪:头发稀少到快插不住簪子了,形容自己年老体衰,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