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翻译:
蝉儿悬挂着丝绦饮着清凉的露水,它那悠扬的叫声从茂密的梧桐树上流泻出来。
蝉居高临下,声音自然传得很远,并非是借助了秋风的力量。
虞世南于隋朝时便已成名,唐朝建立后,他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为秘书监,负责管理皇家藏书。虞世南博学多才,精通儒学、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他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蝉》这首诗便是他晚年所作。
虞世南《蝉》诗的深层含义
虞世南《蝉》诗表面上写的是蝉,但实际上却是在比喻他自己。诗中的蝉是高洁、孤傲、清廉的象征。它不畏惧秋风的吹打,依然高声歌唱。这正是虞世南自己人格的写照。虞世南一生清廉正直,不畏权贵,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他在唐太宗朝,多次上书直谏,敢于批评皇帝的过错。这种高洁的品格,正是虞世南《蝉》诗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