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前后。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附近)起兵叛乱,唐玄宗仓皇逃到四川。叛军很快攻占了长安,唐朝陷入危亡之中。
诗歌赏析: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写出了边关的悠久历史。“秦时”和“汉时”都是指久远的历史时期,而“明月”和“关”都是边塞风光的典型意象。这两句诗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边塞图景,也暗示了边关的漫长历史和战争的残酷。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万里长征,指征战边疆。而“人未还”则说明征战边疆的将士们久戍边关,不能返回家乡。这一句诗既写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也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
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写出了对名将的渴望。“龙城”指西汉名将李广的封地龙城,“飞将”指李广。李广以善射著名,曾多次出征匈奴,是汉代名将。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将的渴望,希望名将能够出征边关,击退敌军。
第四句“不教胡马度阴山”写出了诗人的决心和信心。“阴山”指燕山以北的地区。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决心,相信只要有李广这样的名将,就能击败敌军,不让敌军渡过阴山。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对名将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