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后的公元757年春天在被围困于长安时所作。当时,唐玄宗仓皇出逃,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杜甫一家也流离失所。诗人在战乱中思念家乡,怀念盛世,寄希望于唐朝的复兴。
《春望》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破败了,山河还在,长安城里春天草木茂盛。
触景生情,看到花开而流泪,怨恨离别,听到鸟叫而心惊。
战火连绵三个月了,一封家书抵万金。
我头发白了,手习惯性地搔弄头发,头发都短得很,几乎扎不住发簪。
主旨:
《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著名诗篇,抒发了诗人在战乱中对国家、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唐朝复兴的殷切期望。该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春望》的艺术特色:
1. 语言质朴、洗练:诗中语言质朴、洗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用寥寥数语就描绘出了战后长安城荒凉萧索的景象。
2. 感情真挚、深沉:诗中感情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动容。诗人通过对春景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唐朝复兴的殷切期望。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担忧和思念。
3. 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诗中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也写出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