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并在诗词歌赋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感悟。
苏轼早年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苏轼挺身而出,积极抗金。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表现了他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
苏轼的一生充满着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他面对人生困境时从容不迫、乐观豁达的心境。在《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他写道:“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苏轼的诗词歌赋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在诗词歌赋中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词歌赋更加生动形象。例如,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用明月来比喻自己的怀乡之情,用琼楼玉宇来比喻天上的美好,用起舞弄清影来表现自己的快乐,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苏轼的诗词歌赋具有很高的思想内涵。他在诗词歌赋中经常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例如,他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他面对人生困境时从容不迫、乐观豁达的心境。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对我们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