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晓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春天,杜甫在长安期间。当时,杜甫正值壮年,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希望能有所作为。然而,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政局日益混乱,杜甫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的心情十分苦闷,便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二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的第一、二句写春天的早晨。诗人从睡梦中醒来,只觉得天色已经大亮,四处都是鸟儿欢快的叫声。诗人用“不觉晓”三个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沉睡得多么香甜,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的第三、四句写夜晚的风雨。诗人在夜里听到风雨交加的声音,早上起来后,发现院子里落满了花瓣。诗人用“花落知多少”五个字,形象地写出了风雨的猛烈,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担忧。
第五、六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的第五、六句写东边出太阳,西边下雨的景象。诗人在诗中用“道是无晴却有晴”七个字,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形势的复杂和难测的看法。
第七、八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的第七、八句写诗人去酒家喝酒。诗人在诗中用“借问酒家何处有”五个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