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清明》诗共8句,40字,为唐诗三百首之一。这首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清明时节江南的美丽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江南地区多雨,诗人用“纷纷”二字,生动地描绘了雨点飘洒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愁绪的情调。“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人们纷纷踏上扫墓的道路,诗人在雨中看到路上行人愁容满面,似乎魂魄都要被雨水打散了。这句诗既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悲哀,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人面对凄凉的雨景和路上行人的愁容,不禁感到烦闷、忧伤,他想要借酒浇愁,于是询问酒家在哪里。“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听懂了诗人的询问,伸手指向了远处的杏花村。这句诗写得很有画面感,牧童的形象生动可爱,杏花村的景色也十分优美。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纷纷”二字,将清明时节江南地区的雨景描绘得十分生动。“欲断魂”三字,将诗人内心的悲哀和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何处有?”三字,表现了诗人想要借酒浇愁的心情。“遥指杏花村”四字,既写出了牧童的形象,也暗示了杏花村的美景。全诗将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愁绪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