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相传屈原于此日投汨罗江而死,后人哀之,遂以竹筒盛糯米,投江祭之,是为粽子。又用艾叶菖蒲以避瘟疫。
张羽,字子云,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诗人。其诗清新流畅,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端午》一诗是张羽在端午节时所作。诗中,张羽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之情。
全诗如下:
五月五日午,门艾菖蒲香。
头戴榴花胜,身佩五丝囊。
龙舟下水喜,粽子裹香囊。
首句“五月五日午,门艾菖蒲香”,点明了端午节的时间和习俗。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在门上悬挂艾叶和菖蒲,以驱邪避瘟。
次句“头戴榴花胜,身佩五丝囊”,写出了端午节的服饰和饰品。端午节,人们会在头上戴上榴花胜,身上佩带五丝囊,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三句“龙舟下水喜,粽子裹香囊”,描绘了端午节的娱乐活动和饮食习俗。端午节,人们会举行龙舟比赛,吃粽子。龙舟比赛热闹喜庆,粽子香甜可口,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美食。
这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中,张羽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之情,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