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杂诗》的真实背景
韩愈(768-824年)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曾经历过仕途顺利的辉煌时期,也曾遭受过贬谪的挫折。
《杂诗》这首诗是韩愈在元和四年(809年)贬谪潮州期间所作。当时,韩愈被贬谪到潮州刺史任上,远离京城,孤身一人,心情十分抑郁。
杂诗的意思
《杂诗》这首诗共八句,通过写自己在贬谪潮州期间的见闻和感想,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二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眼中的月亮是明亮且永恒的存在,即使远隔天涯,诗人和故乡的人们都能在这轮明月下共此时,寄托思念之情。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怀。
三四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表达了人在他乡羁旅而思念妻子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恋人对他的思念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和思念。
五六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被烛光照射后,发出对自己尽心尽力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对他人的温暖之情。
七八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希望能够赠送友人以礼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也因贫困无力而感到可惜和遗憾。然后在梦中拜访客场,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杂诗的文学价值
《杂诗》这首诗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自然,表现手法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被认为是韩愈最著名的诗作之一,也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