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南山诗》写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夏,他被贬阳山县令之后。这首诗借南山隐逸,抒发自己在政治斗争中失意愤懑之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永贞元年(805年),韩愈因上书谏阻宪宗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为阳山县令。
南山,在今广东省连州市境内。南山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即为隐居胜地。
原文: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翻译:
云雾缭绕着秦岭,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大雪封住了蓝关,马儿无法前行。
我知道你从远方而来,一定有什么事情。好,好好收敛我的尸骨,葬在瘴江边上。
这首诗以“云横秦岭”起笔,写出了韩愈被贬阳山的凄凉景象。紧接着,“雪拥蓝关”一句,更增添了几分寒意。韩愈在诗中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句话表现了韩愈对自己的贬谪遭遇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诗中所描写的南山,既是韩愈贬谪之地,也是他向往的隐居之所。诗中所流露出的对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正是韩愈当时真实心情的反映。
《南山诗》是韩愈诗歌中的一首名作,也是唐诗中的名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韩愈对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且表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
《南山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被许多诗人所效仿,并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经典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