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唐朝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当时,韩翃任秘书省校书郎,因病归乡。第二年春天,他回到京城长安,途经河南洛阳时,正值寒食节。寒食节是唐朝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因此,韩翃在洛阳停留期间,只能吃冷食,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韩翃在寒食节期间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洛阳城的景象:春意盎然,鲜花盛开,东风柔和,杨柳依依。诗的后两句写道:“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诗描写了寒食节晚上皇宫里的景象:宫女们提着蜡烛来回穿梭,轻烟在五侯的府邸中弥漫。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城春景和寒食节皇宫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传统节日的感怀。诗中也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忧愁,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当时身患疾病,不能与家人团聚,也可能是因为诗人对唐朝衰败的现状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