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古流传至今。寒食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介子推因直谏晋文公而被焚死于山中,晋文公为表达歉意,规定每年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
唐代诗人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是飞舞的花朵,寒食节时东风吹拂着柳树斜斜地伸展着枝条。
天快黑时,从皇宫里传出蜡烛的光亮,淡淡的烟雾飘散到了五侯的家中。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期间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首先写到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春意盎然的景象。接着写到了“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东风吹拂着柳树,使柳树的枝条斜斜地伸展着,为春景增添了几分灵动。
最后,诗人写到了“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诗人写到,天快黑的时候,从皇宫里传出了蜡烛的光亮,淡淡的烟雾飘散到了五侯的家中。这一句诗展现了皇宫和五侯之间的亲密关系,也突出寒食节期间的祥和气氛。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是一首描绘寒食节期间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