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其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尤为著名,被誉为“登楼诗之绝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开篇即点明昔日的仙人已经乘黄鹤飞去,此地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这里既是对仙人乘鹤飞去的传说,也暗示着黄鹤楼的冷清与萧条。
诗人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百年来依然悠然飘荡。这一句既是对黄鹤去而复返的期待,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人将目光从黄鹤楼转向周围的景物,描绘了晴川上清晰可见的汉阳树和芳草萋萋的鹦鹉洲。这一句写尽了江天一色的美景,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诗人站在黄鹤楼上,遥望远处的乡关,不禁发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的疑问。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前途的迷茫,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愁与伤感。
这首诗是崔颢登临黄鹤楼时所作,诗中以黄鹤、白云、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仙人乘鹤飞去的感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乡关的思念和对前途的迷茫。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悠长,被誉为“登楼诗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