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又称《十五从军征》,是中国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歌词朴实激昂,被认为是汉乐府中的一首名作,反映了汉代兵士驻守边关的艰苦生活。
全诗共六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用感伤的笔调倾诉军人的悲苦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摧残。
第一章主要讲述15岁参军,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第二章主要讲述到了戍守边疆,生活条件艰苦,冬天漫长寒冷。
第三、四、五章主要讲述征夫思念故乡亲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第六章主要表达了征夫内心悔恨,以及对自己参军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十五从军征》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汉代的一位佚名诗人,也有说是蔡邕或李陵所作。
汉代乐府诗,多为佚名诗人所作,其作者已不可考,只有少数作品可以追溯到具体的作者。
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博学多才,精于书法,有“蔡伯喈”之称,官至侍中、御史大夫,著有《蔡中郎集》。
李陵,西汉将领,曾率领五千步骑兵深入匈奴领地,与匈奴数万骑兵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投降,后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晚年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