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前后,当时王维正隐居在终南山的辋川别业。 这首诗描绘了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明净景色,抒发了诗人闲适淡然的心境。
第一、二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是指人烟稀少的山谷,“新雨”指刚刚下过的雨,“天气晚来秋”意指秋天的天气来得比较早,诗人运用“空”、“新”、“晚”、“秋”四个字,写出了空山雨后的清凉、宁静和秋天的景象。
第三、四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和“清泉”都是大自然的常见事物,但诗人通过“松间照”和“石上流”这两个巧妙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明月的皎洁和清泉的清澈、灵动。
第五、六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是指竹叶被风吹动发出的响声,“浣女”是指洗衣的女子,“莲动”是指莲花在微风中摇曳,“渔舟”是指渔民的船。这三句诗描写了山村生活景象,浣女在溪边洗衣,渔民在莲叶下捕鱼,宁静悠闲的生活氛围跃然纸上。
第七、八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芳”是指春天的花草,“王孙”指富贵人家子弟。“随意春芳歇”意指春天花草凋谢,是自然规律,不必强求。“王孙自可留”意指富贵人家子弟可以凭借权势和财富留住春色,但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人为干预自然的否定。
王维的《鸟鸣涧》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幽静闲适。诗人通过对空山新雨后山村风光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和谐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