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是明朝著名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被流放贵州期间所作,抒发了对国家危亡的担忧和对民族復興的希望。
土木堡之变发生于1449年,当时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入侵明朝,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但被瓦剌军击败,明英宗被俘。此后,也先挟持明英宗,要求明朝割地赔款。
于谦是明朝的重臣,他在土木堡之变后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抗击瓦剌军。于谦力主抗战,组织军队,击败了瓦剌军,解除了北京之围。
但是,由于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对,于谦被罢免兵部尚书之职,并被流放贵州。在流放期间,于谦写下了《石灰吟》这首诗。
第一、二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石灰的炼制过程,也比喻了于谦自己的人生经历。于谦历经磨难,饱受打击,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不改初心。
第五、六句:“化作此灰飞世间,遍洒江南觉路人。”写出了于谦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于谦希望自己的死能够唤醒世人,让大家团结一心,抗击外敌。
第七、八句:“上报天子皇家事,报答平生不得闲。”写出了于谦的忠君报国之心。于谦一生忠于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