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城外一章台,四面如斗鼓声催。
地僻风霜少人迹,城遥国事不相关。
阴兵落款收草地,夜烽光在静江边。
独有伤心二十里,回来踏遍征人鞍。
一章台:指李滁州在西州城外所建的章台。
斗鼓:指古代行军时用来催促士兵的鼓。
风霜:指寒冷的天气。
国事:指朝廷中的大事。
阴兵:指敌人的军队。
落款:指落草为寇。
征人:指远征在外的人。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后,奉命出使蜀地,路过滁州时写下的。
首联描写了李滁州在西州城外所建的章台,四周环绕着城墙,犹如擂鼓声催促着士兵前进。
颔联写出了滁州地处偏僻,少有人烟,而城池遥远,与朝廷的国事似乎毫不相干。
颈联描写了敌军的军队在草地上扎营,夜里烽火在静静的江边燃烧。
尾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他独自走过二十里的路程,踏遍了征人的马鞍。
全诗通过对滁州的景物和人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