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著名的诗。这首诗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游览西林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坎坷,依然保持乐观和旷达的心态。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苏轼经常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以排遣心中的郁闷。有一天,苏轼游览西林寺时,被寺中的一幅壁画所吸引。这幅壁画描绘的是一位高僧在悬崖峭壁上打坐的情景。苏轼看到这幅壁画后,深受启发,于是写下了《题西林壁》这首诗。
《题西林壁》诗全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苏轼的人生感悟。诗的前两句写庐山的外形。庐山横看像山岭,侧看像山峰,远看高耸入云,近看层峦叠嶂。诗的后两句写庐山的美景。苏轼说,如果不身处庐山之中,就无法真正领略庐山的风采。
这首诗的意境是深远悠长的。苏轼通过对庐山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告诉人们,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就必须跳出自己的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