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收录于《全唐诗》。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望洞庭》题目意思: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湖面面积约2820平方公里。洞庭湖由长江、湘江、资江、沅江四水汇集而成,因此也被称为“四水汇流之地”。洞庭湖水域辽阔,湖光山色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被贬为朗州司马。在朗州期间,刘禹锡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望洞庭》便是其中之一。这首诗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的第二年,当时他正在洞庭湖畔游览。
《望洞庭》一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后四句写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两句诗点明了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洞庭湖是天下最大的湖泊,岳阳楼是天下最著名的楼阁。这两句诗将洞庭湖和岳阳楼放在一起写,体现了诗人对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写洞庭湖的辽阔和浩瀚。洞庭湖位于吴楚交界之地,它的湖面广阔,浩瀚无边。这两句诗用“坼”和“浮”两个字来形容洞庭湖的辽阔和浩瀚,体现了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诗写诗人在洞庭湖畔的孤独和寂寞。诗人被贬朗州,亲朋好友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他孤零零地一个人。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写诗人对国家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担忧。诗人被贬朗州,远离家乡和亲人。他每天都在关山北望,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