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盛唐诗人杜甫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途经泰山时所作。这首诗以雄健的笔力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赞美。
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泰山的外观: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是泰山的别称。夫如何,是发语词,表示惊叹或反问。齐鲁青未了,意思是说,泰山高耸入云,连绵不断,从齐国到鲁国,一眼望不到边。这两句诗勾勒出泰山雄伟的轮廓,让人感受到泰山的壮观气势。
后两句写泰山的内涵: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意思是说,大自然把鬼斧神工的灵秀都聚集在泰山上了。阴阳割昏晓,意思是说,泰山高耸入云,把白天和黑夜分割开来。这两句诗赞美了泰山的秀丽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畏之情。
《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杰作。这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